轮叶黑藻芽孢怎么种植?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与技术
水产养殖户都知道,轮叶黑藻是河蟹最喜爱的食物之一,适当的种植轮叶黑藻,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,那么轮叶黑藻芽孢怎么种植?什么时候可以种植?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与技术的相关知识。
一、轮叶黑藻简介
黑藻俗称温丝草、灯笼薇、转转薇等,属水鳖科、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。分布广,喜阳光,耐寒,在15-30℃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,黑藻的细胞越冬不低于4℃。,茎圆柱形,表面具有纵向细棱纹,质较脆。休眠芽长卵圆形;苞叶多数,螺旋状紧密排列,白色或淡黄绿色,狭披针形至披针形。
二、轮叶黑藻芽孢怎么种植?
目前在摊面栽种轮叶黑藻需要进行保护,防止被河蟹夹食,使用30目的网布进行蟹草隔离,防止河蟹攀爬进入在上端加宽20cm滑塑料。使用竹竿(竹竿直径要大于4cm)或者木棍进行固定,每2.5米钉一个,竹竿入土深度一定要超过10cm,不然加水后,易受大风浪侵蚀倒掉。间距如图。
固定好竹竿,在竹竿外围挖出深10cm的小沟,把网布底部铺在沟里压上实土。防止后期加水随风浪飘起来。
下一步开始栽种,前期栽种有两种方法,一个是把土翻耕,然后把芽孢混合一些干土撒在宽距4m的一行。然后相隔4m,在来一行,一直循环把围网里布满。此方法比较省事,但是成活率比较低,不推荐此法。
还有一种就是栽种法,在围网里面采取四米宽为一行,一行里又有8路到16路芽孢坑。每个坑相距50cm,制作完成就像下面的一样;
完成后在每个坑里放三到四个芽孢,然后进行填土,填土这个非常关键,使用原土较厚,直接压死,若不填土加水后会随水浪漂浮出来,为了使用方面,建议使用干土。
每个坑里放一层,加水后沉积使芽孢露出芽子。如下图
这样不仅快捷,而且成活率高。
栽种好以后,当天摊面上水10cm,在摊面少量使用一点蟹草肥,就等它发芽了。
注:有时芽孢拿来过早摊面还没有围好围子,先把芽孢用网箱暂养在环沟水里面。
三、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与技术
1、冬季播种:每亩购买3-5斤芽孢,冬季为芽孢的冬歇期,如购买到合适的芽孢,塘口又是浅水,可将芽孢抛洒至规划好种草的水面上。也可以将购买的芽孢放置于网箱中,用稀泥覆盖保存。
2、早春播种:每亩购买2-3CM芽孢8-10斤,均匀撒播,最好和海得专用长草肥壮根宝或生根护草丹一起使用,促进长根发芽。
3、晚春及夏秋移栽:每亩应该买幼苗斤两为40-100斤,可按50-80公分行间距移栽,每丛5-15株不等,越晚时节需要越多株为宜。如购买到轮叶无根鲜草,可参照伊乐藻的栽种方式,横握中部入泥,成V字型。
注意事项:
芽苞的选择:芽苞长1-1.2厘米,直径0.4-0.5厘米,每500克3500-4000粒,芽苞粒硬饱满,呈葱绿色;播种前应用聚乙烯网片或白膜围栏,将芽苞与河蟹隔开,待芽苞萌发长成,水草满塘时,撤掉围栏设施,让河蟹进入草丛,放蟹苗量应在1000-2000只/亩。
在每年的5-8月,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,长达40-60厘米,每亩蟹池一次放草100-200千克,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,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。水质管理上,定期底改补菌,保持水质稳定,定期施草肥,促进须根生成。
扩展一下:
青虾—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技术
虾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品种,养殖范围广,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6.4克,营养丰富。近年来,青虾养殖名镇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的青虾主养面积不断扩大,已达4万余亩,并且青虾养殖技术不断创新,已摸索出的青虾—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技术,既保证了青虾的质量、产量,又提高了效益。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:
一、养殖条件
1.池塘条件
池塘以长方形、东西向为最佳,适宜面积3~6亩,塘深1.8~2.0米,水深1.2~1.5米,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,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,塘埂不渗漏,池埂内坡比为1∶(2~2.5)。
2.过滤、防逃及增氧设施
池塘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,进水口用80目和120目两道筛绢网进行过滤,排水口安装40~60目的密眼网防逃。池塘配备微孔管道增氧设施,每亩配置功率0.2千瓦。
二、放养准备
1.池塘清整及消毒
加固池埂,堵塞漏洞,清除过多淤泥。5月中下旬暴晒15天左右,晒塘至塘底发白、干硬开裂为好,若遇阴雨天气,则要适当延长晒塘时间。投放苗种前15~20天,选择晴好天气,池塘注水深15~20厘米,每亩使用100~150公斤生石灰用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,泼洒后第二天用锨或耙将沉底的石灰块搅散,以防养虾后拉网泛起沉灰,将虾呛死。
2.水草栽种及肥水
池塘消毒7~10天后,池塘保持15~20厘米水位,距离池边5米扦插移栽轮叶黑藻,株距2.5米、行距3米,每亩移栽轮叶黑藻50~100公斤,水草覆盖率25%~30%。虾苗放养前7~10天,池塘注水深40~50厘米,每亩施用复合肥1.5~2.0公斤进行初次肥水,新开挖池塘每亩增施磷肥15~20公斤或使用商品有机肥、生物肥水剂进行肥水。进水时必须用密网布过滤,防止野杂鱼等敌害进入虾池。苗种放养前灌足水,用密网拉网进一步清除敌害生物。
三、苗种放养
放苗前2~3天,用茶籽饼等清塘药物杀灭野杂鱼,并捞除死鱼。放养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8月,每亩放苗种规格为1.2~2.0厘米的虾苗8万~12万尾。苗种要求规格整齐、色泽鲜艳、附肢齐全、体质健壮并经检验合格。放养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的清晨,避免在晴好高温天气操作,苗种放养时应单个池塘一次放足,放养时水温差以不超过5℃为宜,必须坚持带水操作,动作轻快,应沿池塘上风口周边放养,避免虾苗堆压,提高成活率。
四、饲料投喂
饲料选用新鲜、适口、无腐败变质、无污染的优质配合颗粒饲料,粗蛋白质含量34%~42%。坚持“两头高、中间低”的投喂原则。虾苗入池后的10~20天,投喂粗蛋白质含量40%~42%的微颗粒饲料;待虾苗体长达到2.5厘米以后改投粗蛋白质含量34%~36%的颗粒饲料;10月份后改投粗蛋白质含量36%~38%的颗粒饲料。根据天气、水色、虾体生长、摄食情况调节投饲量,前期虾苗阶段日投饵量为每亩0.5公斤,后逐步增加,到高温时青虾快速生长期达到每亩2.5公斤,10月份以后水温逐步下降,投饲量逐步减少,投饲量以投喂的饲料在两小时之内吃完为宜。每日投喂两次,7:00—8:00投喂量占日投量的1/3;17:00—18:00投喂量占日投量的2/3。
五、水质管理
1.水位控制
池塘水位随养殖过程逐步调整,虾苗放养时水位控制在40~50厘米深,随着水温升高水位逐步提高,青虾养殖中期水位控制在1米深,后期水位保持在1.2米深。青虾捕捞结束后,池塘水位保持20~30厘米深,直至翌年4月至5月轮叶黑藻植株收获出售。
2.水质调控
在养殖过程中,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加施追肥或换注新水。养殖前期和后期每15~20天使用生物肥水剂肥水一次。养殖中期,每10~15天换注1/4~1/3的新水。根据水色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剂、生物底改剂改善水体环境,一般每15天调水一次。每半月交替泼洒使用一次生石灰或漂白粉。高温时节,每10~15天使用一次芽孢杆菌制剂。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,pH值在7.5~8.5。养殖前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~30厘米,中期为30~40厘米,后期为20~30厘米。
六、轮叶黑藻养护
1.水草覆盖率控制
青虾养殖期间水草总体覆盖率控制在60%以下,控制覆盖率缓慢增加,前期25%~30%,中期50%~60%,后期30%~40%。高温时节,水草快速生长时要及时清整、人工割除多余水草。青虾捕捞后,水草覆盖率不做控制。
2.水草养护
青虾养殖期间,水草均匀成簇分布在池塘中,及时刈割疏理,避免连成一片,保持水草丛独立成簇,间隔充裕,水体流动通畅。青虾养殖期的高温时节,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护草素全池泼洒,促进水草根部生长、叶片粗壮,防止茎叶腐烂,破坏水质。青虾养殖后期,使用生物肥水剂肥水,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~30厘米,促进水草自然萎缩,芽孢成熟。青虾捕捞后至翌年3月底,根据水质适当使用生物肥水剂肥水,防止青苔滋生,促进水草生长,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~40厘米。
七、日常管理
每天清晨及傍晚各巡塘一次,观察水色变化、虾活动情况、蜕壳数量、摄食情况。检查塘基有无渗漏,防逃设施是否完好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做好塘口记录,记录要素包括:天气、气温、水温、水质、投饲用药情况、摄食情况等。每天注意池塘溶氧状况,巡塘时最好用测氧仪检测底层溶氧情况,适时开增氧机,防止虾浮头、泛塘。一般每天开启增氧设施一次,开启时间为22:00到翌日6:00,闷热天气要延长开启时间,为18:00到翌日8:00。高温期间,中午开启增氧设施2~3小时。
八、病害防治
虾草轮作生态养殖过程中对青虾病害的防治,坚持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的原则,做到合理调控水质、生态养殖优先。使用具备兽药登记证、生产批准证和执行批准号的防治药物。
九、捕捞收获
1.青虾捕捞
9月下旬开始,根据养殖密度和生长情况及时使用网径为1.8厘米的“大9号”有节网制作的虾笼捕捞,陆续捕大留小,轮捕上市。春节前后,使用网径为0.4~0.6厘米的拖网捕捞,将池中青虾捕净。捕捞时避开青虾蜕壳高峰期。青虾捕获后,使用青虾自动过滤器将青虾筛选分级为大、中、小三级,分级出售,提高养殖效益。
2.轮叶黑藻芽孢及植株收获
池塘中青虾全部起捕后,人工使用网径为0.5~0.7厘米的三角抄网或扒网捕捞轮叶黑藻芽孢出售。翌年4月至5月人工收获轮叶黑藻植株出售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轮叶黑藻芽孢怎么种植?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与技术”的全部内容,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近年来,轮叶黑藻收到虫害的威胁越来越大,如线虫、卷叶虫、叮叮虫等,无一不危害着轮叶黑藻的健康。所以下次再来分享轮叶黑藻的管理方法。
来源:农村百事通、张圣杰水产服务中心 来源:贤集网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